跨越千年铸文明!工程技术缔造世界的磅礴力量
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即将在上海启幕。来自全球的工程界代表将汇聚黄浦江畔,共同探讨“工程塑造绿色未来”的时代命题。这场盛会不仅是全球工程师的交流平台,更彰显出工程技术以智慧破解人类共同难题、驱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。
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即将在上海启幕。来自全球的工程界代表将汇聚黄浦江畔,共同探讨“工程塑造绿色未来”的时代命题。这场盛会不仅是全球工程师的交流平台,更彰显出工程技术以智慧破解人类共同难题、驱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。
夜幕降临,城市华灯初上,万家灯火点亮了夜空,也点亮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生活,你是否想过,这源源不断的电力从何而来?在距离我们千里之外的四川,奔腾的乌江水孕育着一座超级工程——白鹤滩水电站,它正以澎湃的动力,为中国乃至世界输送着清洁的电力
大家都知道新疆人口虽然不算多,但土地面积很大,占到了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。但这么大的地方却水资源很匮乏,大约只能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%。比如,新疆的吐鲁番,这里年均16毫米的降水量与其超3000毫米的蒸发量,简直不在一个级别上,仅靠坎儿井根本无法满足当地
2022 年底三峡集团一官宣,全球目光全聚焦到了内蒙古库布齐沙漠。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在这儿开工,总投资超 800 亿,还是全球最大沙漠戈壁光伏基地。国家发改委早说了,要在西北沙漠戈壁建总装机 4.5 亿千瓦的基地,这规模相当于 20 个三峡大坝的发
说句实在话,提到三峡大坝,绝大部分中国人心里多少都有点敬畏和自豪。这玩意儿,在网上各种视频科普里都被说成“镇国神器”——有它在,谁也不敢乱来,连核武器都和它绑在一个高危级别上。就这么说吧,万一真有人敢冲着三峡大坝扔导弹,那可不是咱们掉几桶水的问题,直接到了要摁
九月十三日,天公作美,不燥不凉,风里裹着初秋特有的清爽。我与几位当年的老同事约好,跟着旅游团往宜昌去——此行的目的地,是早已印在课本与新闻里的三峡大坝。从潜山乘坐大巴车,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高楼渐变成乡野的稻田,偶尔掠过几条蜿蜒的小河,老同事们聊着从前共事的趣事
在地球上,沙漠是生命的禁区,是自然的“惩罚之地”。广袤的沙漠不仅寸草不生,还吞噬着人类文明的足迹。对于许多国家来说,沙漠是难以逾越的天堑,是“致命”的存在。然而,中国却在这些“无人区”中看到了希望,不仅将沙漠变成了“发电站”,还让荒漠重新焕发生机,成为一片片绿
把2635米的超级水墙横在长江之上,光混凝土就倾倒了超过两千七百九十万立方米。这种分量,不是纸片拼起来的防洪堤。最厚处堪比38层的居民楼,美军所谓钻地炸弹遇到它,基本变成“刮灰尘”的小玩意儿。
陈晴空, 陈治君, 王殿常, 等. 三峡库区悬沙颗粒磷的粒径变化和滞留特征[J]. 水利水电技术(中英文), 2025, 56(1): 181-192. DOI: 10. 13928/ j. cnki. wrahe. 2025. 01. 015
用1%的沙漠区域,供应全国14亿人的用电需求。这并非天方夜谭,而是中国政府对未来清洁能源的明确规划。2022年国家发改委郑重对外宣布,要在遥远的西北荒漠上,去建设总装机容量4.5亿千瓦的风电光伏基地。
关于三峡大坝的故事,其实我们中国人多少都听过些。小时候进影院、新闻联播上讲“镇国重器”,镜头里都是那壮观的大坝,白汽蒸腾、江面宽阔得像没有边。可真要说起它经历了什么、现在又面临什么麻烦——比如那堆积如山的泥沙,到底算不算个隐患?大伙心里的答案其实并不总那么清晰
联合国早在2014年就认可库布其模式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,如今全国多地推广,发电量可媲美20个三峡大坝!
某些台湾政论节目的画面在台媒疯传,视频中,一位佩戴绿色领带的"专家"正亢奋挥舞激光笔,指向投影上的三峡大坝卫星图:“只要解放军战机越过海峡中线,我军就该把导弹瞄准这个‘大陆命门’!”
中国人在沙漠里搞光伏这事儿,说实话,一开始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。沙漠那么荒凉,光照是好,但沙尘暴、水短缺、维护难,这些问题堆在一起,欧美国家砸了重金都没玩转。可中国偏偏就钻研出来了,不仅发电,还顺带治沙、搞养殖、拉动旅游,一条龙服务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4年
近年来,我国在腾格里沙漠、库布齐沙漠等地的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,也为生态修复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开辟了新路径。
应该说升级后的雄风导弹亮相了,升级后的射程将会超过1200公里,这让在之前沉寂的“导弹攻击三峡大坝”计划又被台媒提起。
想象一下,一片黄沙漫天的沙漠,突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海洋,不是水,而是无数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耀。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,而是中国正在干的一件大事。近年来,外媒开始注意到,中国在自家广袤的沙漠里悄悄搞了个大工程,规模据说能媲美20个三峡大坝。
18年前它横空出世,成为长江上的一座巨龙,也成为中国水利工程的传奇,三峡大坝这个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工程,却在国际上一直都存在争议。
我摸了摸口袋里的车票,又摸到那枚已经褪色的"友谊长存"纪念币,这是我和小王大学毕业时一起买的,如今它见证了我们友谊的变质。